“疲秦之计”成就统一大业,这位间谍失算了!
2023-09-13 14:51:28
闸门缓缓开启,汉江水奔腾而出,经过近12小时跋涉、穿越近百公里长的秦岭输水隧洞,实现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的“握手”。这是今年夏天,引汉济渭工程黄池沟配水枢纽的一幕。引汉济渭是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而在2200多年前,陕西还有一座著名水利工程,它开创
从服饰变革看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2023-09-12 09:11:23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习近平总书记
承德避暑山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2023-09-08 16:19:43
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
彭勇:中华文明何以能“百川归海”?
2023-09-04 14:59:40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近日,“道中华”就此话题专访
关于学习宣传推广“道中华”微信公众号的倡议
2023-09-01 10:16:5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包头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现就做好“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学习宣传推介等工作倡议如下。充分认识重大意义